9月30日,厦门金鹰学校的学生们开启了一场由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学院特色社会服务团队倾心打造的海洋研学之旅。此次活动意在点燃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求知欲,培育他们的探究能力,同时深化海洋生态保护的认知。
一、船模馆 & 珊瑚馆:航海历史的生动展现,海洋生态的神秘探索
当学生们踏入船模馆,便开启了一部立体的航海文明史诗。馆内从经典帆船到先进远洋货轮的各式船模,如厚重典籍般记录人类征服海洋的征程;解说员细致讲解船模的结构特色、历史背景与技术革新,勾勒出航海技术从简陋到精密的脉络,学生们在参观中读懂船模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涵,既对航海文明演进充满好奇,也对航海先驱心生敬意。

步入珊瑚馆,学生们仿佛步入了一个神秘的海洋世界。专业老师带领学生观看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活体珊瑚,详细讲解了珊瑚的生长周期、生态价值以及保护珊瑚的重要性。学生们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到珊瑚礁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系统。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们领略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增强了他们的海洋保护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珊瑚礁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作用。

二、科学魔术启智&黏土精灵传情:海洋生命守护课的双重打开方式
当日的研学行程刚过半,课堂悄然升温——一场“科学魔术秀”在午后的光影里接棒登场。老师用液氮制造出阵阵“烟雾”,通过趣味小魔术的方式模拟海洋里的洋流运动,让学生们直观感受海洋环境的动态变化;随后又通过巨型泡泡实验,生动演绎海洋中的表面张力原理——就像海洋里的气泡与水的互动支撑着多样生命,学生在奇幻实验中解锁了海洋科学的奥秘,对探索蔚蓝海洋充满热情。
在手工课堂上,对海洋的兴趣转化为亲手创作的动力。教室里,学生手持装着黏土海洋生物(蓝色小鱼、海洋动物造型等)的透明盒子,展示着自己的作品。通过捏制海洋生物,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与艺术创造力,更在细致塑造形态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鲸鱼、海星等生物的特征,自然而然在心中种下守护海洋生命、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让“海洋精灵”成为连接自己与海洋保护的纽带。



三、水循环系统&微观海洋:生态平衡的科学实践
在水循环系统实验室,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水循环的奥秘。专业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循环的原理,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并阐述水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作用。学生亲自动手组装生态鱼缸,模拟水中的生态环境。他们将鹅卵石、水草、金鱼等元素巧妙组合,构建起一个微型的水生生态系统。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水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深刻理解了水资源的珍贵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瓶中海洋”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手构建一个微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是一项实践操作,更是一次对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在专业指导下,学生精心挑选了各种海洋元素,包括不同种类的海洋植物、微生物以及小型海洋生物,如海葵和小型鱼类。在构建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掌握了即使是最小的生态系统,也需要精心平衡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温度、营养物质和水质,以维持生态平衡。


四、知识与感悟分享:总结与展望
在总结分享环节满是学生们的收获与热忱。有人分享船模馆里学到的航海知识,从船型设计到航行原理;有人谈及珊瑚馆的触动,懂得海洋生态的重要性;这些分享,是知识的梳理,更是心灵的成长:学生不仅收获了课本之外的海洋奥秘,更在探索中点燃了对科学的兴趣,在协作中锤炼了思维与能力。
国际商贸学院特色社会服务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出更多海洋科普活动,为中小学生插上海洋梦想的翅膀,助力他们探索海洋奥秘,为我国海洋事业培育后备力量,让这份对海洋的热爱持续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