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学院“御风而行”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奔赴大嶝岛,探访这座承载海洋文化、孕育匠艺传承生机的独特海岛,以青春视角解码乡土文化传承脉络,在山海间续写新时代文明篇章。
一、非遗印记:闽台风狮爷的跨海守望
在东埕社区东蔡村,两尊昂首龇牙的雌雄风狮爷静静矗立着,它不仅是福建省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更是连接大陆与金门同胞的精神纽带。几百年来,风狮爷象征着海岛村民的文化智慧,向时代诉说跨越海峡的文化根脉。风狮爷信仰在新时代下被转化为文化IP、旅游景点,让古村焕新,让当地居民过上新生活。
二、探访船模手艺人:感悟传统造船技艺的匠心传承
通过探访船模手艺人陈龙川,挖掘海洋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陈龙川为实践队详细介绍船的构造与制作过程,从船舱内各机动用途,到外观图案的文化蕴意都一一耐心讲解。陈龙川如数家珍:“生肖构件依真船比例,序不可乱”,鼠桥(扶梯)、虎头(舱口)、兔尾(船尾)船的构件正对应着十二生肖,生活中的趣味融入了严谨的构造中。至于近六十年的坚守,老伯只是淡淡地说,“人活着总要做点事。”在这个简单又略显简陋的工坊,陈龙川用一刀一凿展示着往昔工匠的执着和今日的坚守,让队员感受到乡土文化传承中“平凡里见伟大”的力量,更让青春读懂“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真意。
三、东埕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春与乡土的共鸣
在实践站的会议室,实践队成员化身讲解员,和村民们分享海院的校史和刚刚了解的“风狮爷”文化历史,当地村民们则分享了“镇浪护船”的往昔故事,新机场的日新月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山海是最鲜活的传承课堂”。实践队带着对海洋的信仰、对技艺的敬慕,一路御风而行,以实践助力海洋文化传播,用青春力量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文化活力,在乡村田野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实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