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初心:以专业为笔,绘振兴蓝图
这个寒假,我带着“助力家乡振兴”的初心回到福州,聚焦乡村发展的痛点,结合国际金融专业所学,深入探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通过查阅金融机构报告、经济研究文献及文化保护资料,在键盘的碰撞中开启了一场特别的“返乡实践”——《关于以金融赋能助力福州乡村振兴的提案》。
实践探索:数据里的乡村困境
01资金短缺,产业升级难部分农村养殖户因抵押物不足,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额度有限,严重制约产业扩张。部分加工企业也因资金链紧张,难以引入先进生产设备,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
02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弱福州的乡村多数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像闽侯部分乡村,农产品缺乏深加工与有效销售渠道,市场竞争力欠佳。同时,乡村企业普遍规模小,人才匮乏,创新能力弱,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03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现代化浪潮下,福州乡村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闽剧、十番音乐等非遗传承因年轻人外流而青黄不接。因资金匮乏,古村落、古建筑的修缮与维护工作停滞,文化传承项目举步维艰。
实践成果:一份提案,N个解决方案
一创新农村土地金融产品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土地价值灵活放贷,缓解农户融资难题。土地信托模式:整合零散土地,吸引专业企业规模化经营,提升收益。二金融扶持艺术设计与文旅融合贷款贴息与知识产权质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乡村文创成果转化。文旅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支持昙石山遗址等文旅项目开发,打造福州特色品牌。三设立文化传承专项基金专项资助非遗传承人培养、古建筑修缮,为闽剧、十番音乐等注入“活水”。实践掠影:镜头里的福州乡村
实践感悟:知识的力量,青年的担当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是实践课题,更是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反哺家乡的舞台。金融工具如一把钥匙,能打开资金、产业、文化的多重困局。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以更扎实的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